注重運動健康的銀髮者們習慣每天固定外出,據統計銀髮族外出時多是在光線較差的清晨時段或是交通尖峰時段,然而當人的年歲增加之後,身體的各種機能會下降,對視覺、聽覺較差的老人而言,確實存有其危險性,因此銀髮族外出時應更加注意交通安全。此專題將介紹行人路權、銀髮族交通安全知識及交通補助資訊,以培養長輩良好的用路習慣,保障銀髮族行的安全。
認識路權
路權的意義,包含了每個用路人使用道路的權利與義務。路權沒有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不論是人或車,任何人在道路上行駛,都有注意路況與禮讓其他用路人的責任與義務。所有的用路人都遵守交通規定並尊重他人的路權,便是順暢交通的最佳方法。
高齡用路人安全常識
由於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比例及65歲以上高齡人口駕駛汽、機車比例均將快速增加。再加上國內交通道路的發達,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退化,經常發生交通安全事故,以下針對高齡者在外行走時應注意的安全常識。
行人事故以未依規定穿越道路為多
行人事故以未依規定穿越道路為最多,不隨意橫越道路以免危險隨時到。
清晨外出應著亮色、明顯的衣物或飾品
由於清晨或是夜間光線較為昏暗,容易影響用路人(駕駛人、行人)的視線,造成彼此之間都會受到影響而無法看清楚四周圍的情況。所以高齡者外出時最好身穿鮮明亮色的衣服、將反光材料的貼紙貼在身上,或隨身攜帶小手電筒,就能讓駕駛人提早發現,以降低速度,避免車禍的產生。
高齡行人於清晨行走之小秘訣
在道路上行走,應行走人行道,車道係供車輛行駛,尤其機車專用道係專供機車行駛之路線,行人應避免行走,以確保自身安全。
如無騎樓等人行道供行走而需人車共道時,行人宜面向來車方向靠邊行走,遇有來車時並特別小心靠邊或閃避,以防汽機車駕駛人疏忽未注意而遭撞擊。
只要有道路,就可能隨時有人、車出現,因此在道路上行走或駕駛汽機車,該慢就要慢,該停就要停,且隨時注意前方或車前狀況,提高警覺。
人的身體相當脆弱,不堪撞擊,特別是使用道路的行人、騎乘自行車及機車之人身,保護力甚為薄弱,輕微的擦撞就會造成外傷,何況是較大的碰撞或輾壓,易造成嚴重的內傷或外傷。
高齡駕駛人安全常識
高齡者因視力、警覺性、注意力與反應能力降低,行駛於夜間、天候不良、交通環境複雜路段與時段、高快速公路或大型交叉路口等環境之困難度將明顯增加。
行駛前注意事項
預先規劃路徑,儘量在熟悉的道路駕駛並縮短旅程。
避免在平時有固定睡覺習慣之時段駕駛。
避免行經交通流量大與動線複雜的交叉路口。
避免在尖峰時段與繁忙路段駕駛。
避免於高、快速公路之環境下駕駛。
絕不在飲酒或服用具影響反應之藥物後駕駛。
記得繫安全帶或配戴安全帽。
騎機車時記得身著醒目衣物。
行駛中注意事項
保持警覺,隨時注意周邊交通狀況。
依道路速限行駛,速度過快或過慢都不安全。
與前車保持適當安全距離。
變換車道或倒車時預先打方向燈並注意視覺死角。
來源出處:我的E政府 銀髮館
最後更新日期:10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