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研究成果

少子化下依賴人口消費及代間移轉之研究

摘要:

  台灣自 1984 年起生育率低於替換水準,至今已經歷一個世代。未來在勞動人口短缺且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同世代間如何公平地分享社會資源將是一項重大課題,依賴人口與工作年齡人口之間如何享有資源,不但決定現在的福利水準,也影響未來的經濟潛能。為支應未來可能發生的資源缺口,政府有必要及早提出因應對策。在諸多政策當中,哪些有效,哪些可行?則需要針對整體經濟與社會多個面向,進行綜合且深入的分析與評估。本研究團隊致力於建構與推估的國民移轉帳方法,正可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在評估可行政策時的參考依據。

  國民移轉帳方法利用家庭收支調查與國民所得統計數據,具體估算依賴人口消費的年齡結構及其來源結構,並計算青壯年人口如何透過政府移轉及家戶內移轉來扶養依賴人口。估算的結果除可用來探討政府、家庭、個人在代間資源移轉的角色,尚可據以預測未來情況,並提以理解其政策涵義。

  國民移轉帳的方法與架構經過9 年的努力已大致完成,目前有40 餘國採用此方法並建立資料庫。本研究團隊乃是NTA 國際團隊的一部分,除參與研究方法的設計與發展,並負責規劃台灣資料庫的建立。過去雖然曾經做過實驗性的估算(如:1998 年的國民移轉帳),但因為台灣資料相當龐大而複雜,且資料形式經常有變動,所以要具體設計出一套適用的估算方法實為一大挑戰。

  估算時,我們主要採用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資料,並輔以國民所得帳及教育、財政、健保、其他社會保險等總體資料。我們估算出來的國民移轉帳資料,除了可供委託單位參考,且在通過NTA 國際總團隊審核後,將公布於其官方網站的國際資料庫,供各方在載明出處(即本委託計畫或NTA 官網)後引用。

  1981 與2011 年估算出來的結果有很大的不同。在這30 年間,總消費相對於勞動所得大幅上升,特別是在幼齡者私部門的教育消費與高齡者的公部門醫療消費兩個部分;勞動所得則相對下降,且有勞動所得者的年齡區間似有縮小的情形。這些變化造成整個社會的生命週期負債增加,而且支應消費的管道也隨之而異,幼齡者獲得的公私部門移轉都大幅增加,高齡者的支應消費來源則逐漸從家戶內移轉轉為公部門移轉和資產重配置。

  本研究報告中並選擇了幾個議題做進一步的探討,包括老中幼齡三組人口的消費結構比較、幼齡者教育消費的結構變化、老人經濟來源管道的調整,及人口老化下整個社會生命週期負債應如何因應等。必須說明的是,NTA 架構涵蓋面廣大而完整,非常適合作各年齡組之間的比較與分析,可據以提出政策的大方向;但這個方法屬事後會計,並不是一組經濟行為的模型,未來尚需輔以其他研究方法,才適合提出更深入,更明細的政策建議。

  本研究完成了兩年的國民移轉帳,未來將以建立1981-2012 年長期資料庫為目標。上述完整台灣國民移轉帳資料庫的建置,預計至少需要3-5 年的時間來完成,資料的更新與方法的修正,亦需要人力與財力的支援。為求資料庫能永續經營,研究團隊除了在不斷與國際團隊合作進行修正與創新外,同時也希望政府相關部會能共同參與並適時提供建議,使資料庫能成為擬訂相關政策的重要參考工具。此外,並希望此資料庫能納入成為政府資料庫的一部分,並同時納入NTA國際資料庫,一方面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再方面也保持全世界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關注與了解。

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s://www.ndc.gov.tw/

最後更新日期:111-08-19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6x768以上,建議使用 IE 10.0 以上、firefox或 chrome 瀏覽器以取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