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銀髮專欄

如何讓生命更精彩的秘密

  • 發佈日期:107-10-18

撰稿者:呂亮震(輔大工商心理學博士暨擺渡系統設計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撰稿者:呂亮震(輔大工商心理學博士暨擺渡系統設計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某次應邀到新竹演講,該場演講的主題是針對中高齡工作者如何啟動安可職涯,主辦單位特地邀請了許多當地民眾,筆者到會場時就發現台下的聽眾當中有一位相當年長的女士很安靜的坐在座位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演講一開始時隨口問了大家一個問題:「請問現場年紀最大的人是哪位?」話才剛說完,很多民眾紛紛舉起手指著前述那位女士,筆者走向前去詢問她今年幾歲,阿婆很靦腆的回說,她今年92歲了,因為覺得身體都很健康,行動也沒問題,還想要工作,不然整天在家也不好…

       筆者在諮詢時經常提到這個例子,不是拿來向來訪者說教應該要像那位阿婆一樣繼續在職場打拼,而是希望案主能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到了90歲時身體仍然很健朗,精神也相當飽滿,行動依然敏捷,此時是否會和那位阿婆一樣仍然要透過工作才覺得日子沒白過?或是有什麼其他的選項?在醫療技術日益發達的此時,這個問題不再是少數人需要思考的,正在看文章的各位應該都有機會面臨這樣的處境;請問,您的想法是什麼?

       筆者即將邁入半百的生涯階段,應該如何安排50+的生活也是這兩年來經常思考的題目,在此拋磚引玉,藉由這篇文章和大家一起想想看如何啟動人生下半場,讓自己的生命更精采,以下幾點建議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首先第一要務就是養成保持身心健康的良好習慣,大家應該都能接受這個觀點,沒有健康,談再多宏大的理想都是不切實際的;我相信這個觀念已經深植人心,且大多數人也都自成一套自己的養生方法,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二、認真思考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筆者在諮詢中聽到許多前輩分享其再就業的求職歷程,言語中不時透露出些許無奈,總覺得自己具備了這麼豐富的經歷,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機會,值得被賦予更高的期待;其實,每個人的職涯發展歷程必然會從勞動市場的核心位置慢慢往非核心移動,此時如果仍然以職場為中心來衡量自己價值的話並不是很恰當,不妨調整視框重新看待這樣的現象,當我們逐漸從職場被非核心化,不也正是讓自己逐漸回到人生核心嗎;職業、工作等面向並不是人生的全部,自己的人生價值除了職場成就以外還有什麼?一旦延伸了自己的思考框架,應該就能以不同的標準來看待重返職場或是職涯續航這件事情的價值。

三、發現更多可能:如果我們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不同的期待後,人生下半場的設計就可以有更多的想像了;筆者建議,除了以過去所積累的職場歷練為基礎繼續在相關領域付出外,或許可以開啟過去從來不曾經歷過的嘗試;例如和不同的人一起上課、出遊、當志工甚至兼差打工等等,都有可能發現自己原來還有其他的天賦與興趣,或許和新認識的朋友碰撞出全新的可能,開啟新職涯也說不定;許多前輩都跟筆者說過這麼一段話:如果讓我遇到機會,我一定可以東山再起的;姑且不論東山再起是否應該是此刻拿來當作啟動第二人生的重要指標,所謂的機會是在必然與偶然的交錯中出現的,唯有展開具體行動,才有可能在行動中和機會相遇的。

四、鬆開各種說不的煞車:當我們決定要踏出全新的一步時,各種來自內外的阻礙幾乎沒有例外的蜂擁而至;發自內心的聲音是一種自我設限,例如「我應該是做符合自己本份的事情,不應該做這些新嘗試」;或者是「這種事情我從來沒做過,我一定做不到的」;而來自外部的阻礙主要有擔心別人的評價,例如「都這年紀了還想做這件事,不知道別人會怎麼想?」或者是他人的反對,例如「雖然我很想試試看,但是我的家人反對我這麼做。」上述幾種情況就是所謂的行動煞車,如果一旦出現以上這幾種聲音時,不妨重新回到剛剛討論的要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這個題目,然後靜下心來一一解開每個妨礙自己實現人生夢想的行動煞車,如此才能為自己爭取到發現新機會的更多可能。

五、學習助人與受助的技能: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所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論,將人生分為八大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每個階段都有一個需要克服的人生發展危機;根據他的說法,目前的樂齡族基本上是屬於其所稱的成年晚期,這個階段的發展危機是悲觀絕望,因此這個生涯階段的人們往往會透過助人來克服這個階段的危機,並完成自我統整的人生任務;因此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人會開始投入志工或義工等性質的工作,即使持續在職場中擔任職務的話,也會開始主動協助部屬同事完成任務;如果是想要轉換職場的話,也開始會考量新工作的內容是否不單只是運用到自己的專業能力,而是可以對社會有貢獻等等;然而,助人兩個字易懂難精,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在施助與受助的角色中轉換,卻很少有系統的了解如何才能得體的提供自己的協助,或是向別人提出自己所需要的協助;對此,筆者提出的建議是,即使已經經歷了大半人生了,對於很多事情就算是了然於胸,仍應抱持著謙遜的態度,以免落入倚老賣老的口實;當然,到了這個生涯階段,向旁人請求協助也是不可避免的,當然也得學會以不卑不亢的態度,清晰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適時讓別人伸出援手。

       除了上述五點之外,筆者跟各位說一個小秘密,從正向心理學的研究中看到,一個人若能常存感恩之心,除了可以讓自己感到一天比一天幸福之外,每一天都是精彩的一天;因此,從今天開始,請各位每天睡覺前寫下自己感謝的五件事情,您將會發現,讓生命更精彩原來這麼容易。

最後更新日期:109-08-04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6x768以上,建議使用 IE 10.0 以上、firefox或 chrome 瀏覽器以取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