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的微創業之路
- 發佈日期:108-06-26
撰稿者:義守大學 兼任副教授暨經濟部中小企業輔導經營管理顧問 詹翔霖
張忠謀56歲才創業 創業不是年輕人專利
活到老,做到老,正在成為普遍的正常現象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出版的「2010年的日本」,所下的結論是日本將從「僱用型社會」轉變為「創業型社會」,無論是即將退休的銀髮族或待業、打工的年輕人,未來都將是創業的潛在力量。
現況,2019年呈現老齡化的日本已經給出了答案,70歲以上的老人還在工作,已是很正常的現象。據日本總務省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0月1日,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中的比例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7.7%。
為了因應老齡化加劇帶來的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日本也在大力鼓勵老人創業,比如為鼓勵老人創業,設立了「創業輔助金」協助老人的創業計畫。日本調查顯示,敢於脫離安穩的生活去創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比30年前減少了兩成多;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老年創業者的數量顯著增加,每3個創業者中,就有一個是60歲(含)以上的老人。
而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自1993年底149萬1千人逐年遞增至2018年3月底331萬2千人,增加182萬1千人(+122.16%),占總人口數比例亦由7.10%上升至14.05%,亦即25年內由「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而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預計8年後(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將超過20%,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為「超高齡社會」,如附圖。
高齡化時程圖:

• 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 2065年每10人中,約有4位是65歲以上老年人口,而此4位中則即有1位是85歲以上之超高齡老人。
•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
•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2065年)」 ,2018年8月。
要學到老,更樂到老,愈來愈多銀髮創業族正在成為普遍的正常現象
因此職場退休不再是事業的終點,而是銀髮族的新人生起點,而且創業贏面機會比年青人高,讓銀髮族躍躍欲試,相信會如同日本與韓國般的逐漸形成社會新趨勢,因為銀髮族在創業過程中,具有特點和優勢是年輕創業者沒有的競爭條件。
銀髮族在以往職場上的“經歷”比得過大多數年輕創業者的“學歷”。在動輒30~40年職場生涯中曾接迎各種事物的洗鍊,知道正常公司系統的運轉及制度或體制調整的必要,所以比年輕創業者在經營管理面的作法會更有彈性。
銀髮族在過往生活中的“見識”也比得過大多數年輕創業者的“知識”。因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在創業時會採取更加穩妥及務實的辦法解決問題,尤其在創業的業種選擇上也會更實在,所以大都會選擇“市場需求的業種”為創業主軸,而年輕創業者會在堅持自我信念下選擇“潮流趨勢的業種”來創業,則有可能導引自已淹沒在潮流中的退潮中。
銀髮族走過了屬於自己世代的人生軌跡,有著昔日的輝煌,曾經選擇的路徑,或許到了今天所能提供的價值已經不復存在,但通過創業,可以讓我們對生活更加地充滿信心。而創業的路是充滿挑戰性的,在還沒跨出之前先做好事前規劃,隨時修正到最佳狀況,當開始執行時,遇到各種問題,一定要用力的堅持做好每件事,在聽取“專業人脈”的建議後自己要做好判斷,對的事就要堅持,錯的事千萬不要固執,只要全心投入,用對的方法作對的事直到把事做好,自然就能獲得自己創業的成就感,並且讓自己保持敏銳的敏感度,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擁有最好的競爭力。
了解政府政策方向與善用免費創業資源
目前政府希望塑造優質的創業環境,也整合創業的資源平台,讓創業者可以更快速便捷取得完整創業資訊,積極鼓勵創業者投入新創企業,讓創業主更具成長發展動能,包括提供新創創業主的資訊與諮詢服務,協助其做好創業前的準備工作,也串聯創業相關資源,如設立創業聯誼會談平台、舉辦相關創業講座活動、促進商機拓展行銷相關活動提供創業者或新創企業主持續進修的管道,藉由多元且創新的教育方式進行多面向的扶植,進而提高創業成功率、啟動創業風氣,並有效推廣創業永續學習,帶動知識型的創業風潮,商業司也經常搭配節慶及各地特色,協助創業者運用展售會及消費市集方式辦理相關行銷或展售活動,創業者皆可從中尋找認為對自己有用的資源來加以利用的機會。
由於創業風險不小,在創業前要做好充份準備,另外更要懂得善用政府部門所提供的相關輔導資源,以提升創業的成功率,目前政府也致力於將臺灣的創業環境建置規劃得更加完善,希望讓更多銀髮族願意創業打造自已的夢想王國,如勞動部主辦的「微型創業鳳凰貸款業務」,則有針對45 歲以上中高齡族的協助方案,像銀髮族可能創業初期較容易會有資金困難問題發生,微型鳳凰創業所提供的創業輔導與協助資源就有提供協助包括創業諮詢、創業陪伴輔導與創業貸款融資等相關服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設置的「新創圓夢網」,內容包含如何幫創業者找創業資金、創業生態圈的分析、各種創業學習活動舉辦、創業資源及資訊的分享,並匯整各領域之專家擔任創業顧問,在全臺各地對創業主進行免費的一對一創業諮詢服務,更在成立的「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中專門設立「創業育成學院」,學院課程強調微型創業者及新創事業者需培養對內及對外的經營管理知識,課程服務從創業夢想期、圓夢規劃期、資源籌措期、經營策略等的知識學習。
希望成功創業,創業成功準備
談到創業種種,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然而真正付諸執行的個案實在是屈指可數,原因就是害怕創業的人總是多過願意承受創業壓力的人,這種心態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那些害怕創業失敗的人若能轉化心態,就能以不同態度來體驗創業這計畫與夢想,會發覺創業的想法其實並不是那麼可怕的。相反地,創業可以讓自已更能安排時間及駕馭自己的人生。尤其是,當看到自己的創業點子逐漸實現,那種成就感並不是局外人所能夠心領體會的。
就作者輔導過歸納出成功的銀髮族創業家共有的特點有三:
1.擁有冒險心態與勇氣挑戰,不怕投入未知的領域。
由於創業家擁有的常是很新的想法,甚至沒有前例可依循,以致許多人一開始可能會不看好,但是他們沒有因此退縮,以堅持到底的精神去克服難題。
2.好奇心與吸收知識學習力強。
在採取行動之前,會花大量時間收集相關資訊及學習、分析與改善自身的產品和了解市場動態,能夠快速地收集和消化在身旁發生的事物,有邏輯的彙整出有用的知識,結合過往生活的見識,進而開創事業新態勢的大格局。
3.擁抱失敗,從中學到教訓,得到經驗。
雖然創業家能夠看出機會,但是創業者也不是百發百中的,知道成功不是一步登天,抱持著“屢敗屢戰”的態度,知道成功是需要經由許多學習與錯誤的過程才能達到,但創業家更能把失敗經驗回饋內化成為日後更加成功的要素。
要年輕創業或銀髮族創業?其實人人都可以創業,但從沒有一蹴就成的創業家,現代創業者不能只依賴運氣,而是需要了解自身的興趣和人格特質,與所擁有創業的資源與專長,並在良好程序規劃準備下投入創業,銀髮族的創業贏面在於“經歷 ”的經驗洗鍊、“見識 ”的豐富累積、“人脈 ”的拓展經營,這些都是最好的創業基礎資源。然而,創業的路充滿挑戰和荊棘,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都有經過努力。銀髮族要讓自已擁有最適當的改變力與學習力,才能讓經營的事業擁有競爭力又能長久經營。
活到老,做到老,正在成為普遍的正常現象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出版的「2010年的日本」,所下的結論是日本將從「僱用型社會」轉變為「創業型社會」,無論是即將退休的銀髮族或待業、打工的年輕人,未來都將是創業的潛在力量。
現況,2019年呈現老齡化的日本已經給出了答案,70歲以上的老人還在工作,已是很正常的現象。據日本總務省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0月1日,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中的比例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7.7%。
為了因應老齡化加劇帶來的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日本也在大力鼓勵老人創業,比如為鼓勵老人創業,設立了「創業輔助金」協助老人的創業計畫。日本調查顯示,敢於脫離安穩的生活去創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比30年前減少了兩成多;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老年創業者的數量顯著增加,每3個創業者中,就有一個是60歲(含)以上的老人。
而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自1993年底149萬1千人逐年遞增至2018年3月底331萬2千人,增加182萬1千人(+122.16%),占總人口數比例亦由7.10%上升至14.05%,亦即25年內由「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而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預計8年後(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將超過20%,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為「超高齡社會」,如附圖。
高齡化時程圖:

• 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 2065年每10人中,約有4位是65歲以上老年人口,而此4位中則即有1位是85歲以上之超高齡老人。
•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
•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2065年)」 ,2018年8月。
要學到老,更樂到老,愈來愈多銀髮創業族正在成為普遍的正常現象
因此職場退休不再是事業的終點,而是銀髮族的新人生起點,而且創業贏面機會比年青人高,讓銀髮族躍躍欲試,相信會如同日本與韓國般的逐漸形成社會新趨勢,因為銀髮族在創業過程中,具有特點和優勢是年輕創業者沒有的競爭條件。
銀髮族在以往職場上的“經歷”比得過大多數年輕創業者的“學歷”。在動輒30~40年職場生涯中曾接迎各種事物的洗鍊,知道正常公司系統的運轉及制度或體制調整的必要,所以比年輕創業者在經營管理面的作法會更有彈性。
銀髮族在過往生活中的“見識”也比得過大多數年輕創業者的“知識”。因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在創業時會採取更加穩妥及務實的辦法解決問題,尤其在創業的業種選擇上也會更實在,所以大都會選擇“市場需求的業種”為創業主軸,而年輕創業者會在堅持自我信念下選擇“潮流趨勢的業種”來創業,則有可能導引自已淹沒在潮流中的退潮中。
銀髮族走過了屬於自己世代的人生軌跡,有著昔日的輝煌,曾經選擇的路徑,或許到了今天所能提供的價值已經不復存在,但通過創業,可以讓我們對生活更加地充滿信心。而創業的路是充滿挑戰性的,在還沒跨出之前先做好事前規劃,隨時修正到最佳狀況,當開始執行時,遇到各種問題,一定要用力的堅持做好每件事,在聽取“專業人脈”的建議後自己要做好判斷,對的事就要堅持,錯的事千萬不要固執,只要全心投入,用對的方法作對的事直到把事做好,自然就能獲得自己創業的成就感,並且讓自己保持敏銳的敏感度,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擁有最好的競爭力。
了解政府政策方向與善用免費創業資源
目前政府希望塑造優質的創業環境,也整合創業的資源平台,讓創業者可以更快速便捷取得完整創業資訊,積極鼓勵創業者投入新創企業,讓創業主更具成長發展動能,包括提供新創創業主的資訊與諮詢服務,協助其做好創業前的準備工作,也串聯創業相關資源,如設立創業聯誼會談平台、舉辦相關創業講座活動、促進商機拓展行銷相關活動提供創業者或新創企業主持續進修的管道,藉由多元且創新的教育方式進行多面向的扶植,進而提高創業成功率、啟動創業風氣,並有效推廣創業永續學習,帶動知識型的創業風潮,商業司也經常搭配節慶及各地特色,協助創業者運用展售會及消費市集方式辦理相關行銷或展售活動,創業者皆可從中尋找認為對自己有用的資源來加以利用的機會。
由於創業風險不小,在創業前要做好充份準備,另外更要懂得善用政府部門所提供的相關輔導資源,以提升創業的成功率,目前政府也致力於將臺灣的創業環境建置規劃得更加完善,希望讓更多銀髮族願意創業打造自已的夢想王國,如勞動部主辦的「微型創業鳳凰貸款業務」,則有針對45 歲以上中高齡族的協助方案,像銀髮族可能創業初期較容易會有資金困難問題發生,微型鳳凰創業所提供的創業輔導與協助資源就有提供協助包括創業諮詢、創業陪伴輔導與創業貸款融資等相關服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設置的「新創圓夢網」,內容包含如何幫創業者找創業資金、創業生態圈的分析、各種創業學習活動舉辦、創業資源及資訊的分享,並匯整各領域之專家擔任創業顧問,在全臺各地對創業主進行免費的一對一創業諮詢服務,更在成立的「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中專門設立「創業育成學院」,學院課程強調微型創業者及新創事業者需培養對內及對外的經營管理知識,課程服務從創業夢想期、圓夢規劃期、資源籌措期、經營策略等的知識學習。
希望成功創業,創業成功準備
談到創業種種,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然而真正付諸執行的個案實在是屈指可數,原因就是害怕創業的人總是多過願意承受創業壓力的人,這種心態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那些害怕創業失敗的人若能轉化心態,就能以不同態度來體驗創業這計畫與夢想,會發覺創業的想法其實並不是那麼可怕的。相反地,創業可以讓自已更能安排時間及駕馭自己的人生。尤其是,當看到自己的創業點子逐漸實現,那種成就感並不是局外人所能夠心領體會的。
就作者輔導過歸納出成功的銀髮族創業家共有的特點有三:
1.擁有冒險心態與勇氣挑戰,不怕投入未知的領域。
由於創業家擁有的常是很新的想法,甚至沒有前例可依循,以致許多人一開始可能會不看好,但是他們沒有因此退縮,以堅持到底的精神去克服難題。
2.好奇心與吸收知識學習力強。
在採取行動之前,會花大量時間收集相關資訊及學習、分析與改善自身的產品和了解市場動態,能夠快速地收集和消化在身旁發生的事物,有邏輯的彙整出有用的知識,結合過往生活的見識,進而開創事業新態勢的大格局。
3.擁抱失敗,從中學到教訓,得到經驗。
雖然創業家能夠看出機會,但是創業者也不是百發百中的,知道成功不是一步登天,抱持著“屢敗屢戰”的態度,知道成功是需要經由許多學習與錯誤的過程才能達到,但創業家更能把失敗經驗回饋內化成為日後更加成功的要素。
要年輕創業或銀髮族創業?其實人人都可以創業,但從沒有一蹴就成的創業家,現代創業者不能只依賴運氣,而是需要了解自身的興趣和人格特質,與所擁有創業的資源與專長,並在良好程序規劃準備下投入創業,銀髮族的創業贏面在於“經歷 ”的經驗洗鍊、“見識 ”的豐富累積、“人脈 ”的拓展經營,這些都是最好的創業基礎資源。然而,創業的路充滿挑戰和荊棘,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都有經過努力。銀髮族要讓自已擁有最適當的改變力與學習力,才能讓經營的事業擁有競爭力又能長久經營。
最後更新日期:10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