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銀髮專欄

重返職場,如何戰勝年齡刻板印象?

  • 發佈日期:109-01-21

撰稿者:吳娟瑜 (國際演說家.作家)

    世界性的趨勢,已經把老化的人口變成社會資源,把退休後的銀髮族拉回到職場來,這種延長生涯規劃的年限,使得許多長輩開懷不已。
    「有事可做」讓「老有所用」的長輩最開心,當初期待早早退休,可以含飴弄孫,可以四處旅遊,但過不了多久,孫兒輩溜溜跑,已經遠離承歡膝下的年紀;至於旅遊,玩多了、看多了,大約就是如此這般。 
    這時若出現機會,來點工作、來點收入也是挺開心的事,更重要的是由於醫療進步、養生觀念多,因此不論樣貌、體力都還在「老當益壯」的階段,莫怪有人一邀,銀髮族就躍躍欲試了。
    但是,問題來了,重返職場似乎還有點尷尬,比如:那些年齡彷如孫兒子女輩的,講起話來毫不修飾,有時背後還傳來「老頭兒」或「老太婆」的稱呼;開會中,若提出建議,有的還會用嘆氣聲來回敬,彷彿怪罪銀髮族「倚老賣老」。

銀髮族的職場壓力

根據調查研究顯示,重返職場的銀髮族面臨了許多壓力,例如:
一、薪資比退休前低。
二、職位不如退休前高。
三、上網速度跟不上年輕同事。
四、從事並非過去擅長的專業職務。
五、年輕同事不懂如何和銀髮族同事相處。
六、體力大不如從前,若要加班有困難。
七、身體若有病痛需請假看醫生,擔心影響工作。
八、工作上的問題,有時拉不下臉請教年輕同事。
九、家中子女反對退休父母重返職場,認為應享清福。
十、收入跟不上物價波動,擔心養老金不夠。

    可以說,若工作收入可有可無,一切只是殺殺時間,那麼為了尊嚴,為了面子,說辭就辭掉工作的銀髮族大有人在;但是,若家中還有更年長的父母要奉養,或中年兒女工作不穩定,孫兒孫女需要被照顧,這時,體力還可以,經驗也豐富的銀髮族重返職場,往往成為戰戰兢兢的回鍋族。
    有位自稱是忍氣吞聲一族的陳女士,原來是百貨公司的櫃姊,退休一陣子後,因為老公走了,家裡少了一份薪水,於是她勇於挑戰,憑著熱忱、認真的態度,找到大賣場的鐘點員工,收入不多,但不無小補,她每天有處理不完的進貨、出貨、點貨工作,她說:「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至於年輕同事的不耐煩最讓我吃不消,我不是不想動作快一點,就是怕一個不小心算錯了,放錯位置,還要重新確認更浪費時間。有時,真希望年輕個幾歲,讓他們知道當年我有多麼勇猛。唉──有時,也想瀟灑地揮一揮手,轉身就走人。但是……」
    「不行!畢竟年齡虛長許多、人生歷練和修養豐富,怎可因為環境在變化,同事年齡層不一樣,讓自己翻臉就走。」陳女士看來年輕,中氣十足,她有著不服輸的性格。
    「好!既然不走,那起碼學習跳脫年齡刻板印象,和大家好好相處,做到不卑不亢、樂在工作,也不錯啊!」我如此建議她。
    總之,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要自轉,銀髮族人生歷練多,一定可以為自己的回鍋生涯找到轉圜的餘地。以下兩個案例,值得大家參考。

案例1:蘇先生,68歲,貿易公司業務經理退休

    蘇先生和銀髮族一般,還沒正式離開前,每天數著日子,急著等退休來臨,等到不用上班的那個星期一早上,他感到睡到自然醒,真是人生美夢成真,偶而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帶著小朋友回來,老婆下廚做拿手菜,家中熱熱鬧鬧,煞是有趣!
    接下來,在家中和同樣退休的老婆大眼瞪小眼,沒啥事好做了,日子變得悶,幸好半年後,原公司老板一通電話來,讓他欣喜若狂,尤其老板說了一句:「您的能力強,這麼早就退休,太可惜了。」讓蘇先生心有戚戚焉。
    老板請他只要星期一、三、五到辦公室,以「顧問」名義來指導業務團隊,業務經理是老板兒子,企業正在轉型和接班過程,這是為什麼老板希望借重已退休的老將,好好協助調教一下兒子。
    不料,心浮氣躁的企業二代接替當初蘇先生的職位,卻弄得團隊人心渙散,四分五裂,就算是看到前輩也是擺明了「你只是顧問,奈我如何」的模樣。
    蘇先生曾經被激怒,心想──自己還有老本,不需要來看人臉色,但是念及老板的情義相挺,如今,在交班青黃不接的階段,怎可他的兒子不尊重、不禮貌,自己說走就走,那根本沒做到長輩的典範!
    想了數個晚上,蘇先生突然靈光一閃,這個從小看著他長大的小伙子,最近正在迷小白球,這可是蘇先生的強項,不如約小伙子在假日兩人單獨較量一番。
    果不其然,老板兒子見識到前輩的球技,也看到他諄諄善誘的善意,他的「不服氣」漸漸放下,並且說出真心話:「我最不喜歡老爸每次只會說──不懂的地方要請教蘇經理,他越說,我越不想理您,不過,最近,看到您的專業和對老同事的關心,今後要跟您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哩!」
    夕陽餘暉中,蘇先生跟小伙子收拾好球桿,走在返回俱樂部的草地小徑,他說:「我突然有一種非常舒爽的感覺,原來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只要我放柔軟,他也就放柔軟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說法,其實可以改成『夕陽無限好,黃昏可拉長』,我可以做的事還多得很!」

案例2:余阿姨,66歲,速食店店員

    余阿姨有個有驚無險的過程,她說:「我差點被這些年輕人氣走,那有人講話這麼不禮貌?」
    余阿姨在一家新起竄紅的炸雞排速食店服務,由於常去買來吃,有一天開玩笑地跟年輕老板說:「需要人手,可以找我,我可是十八般武藝都會。」
    余阿姨的孩子都長大成人,不是在外地唸書,就是經常加班的上班族,閒著也是閒著,心裡早就想找份兼差工作,趁手腳靈活,還可以有事做。
    年輕老板初初創業,聽到余阿姨興致沖沖的詢問,立刻停下手上工作,認真地回答:「好,那就……」
    余阿姨果真開始了重返職場的工作,可是年輕人講話直來直往,讓她非常不習慣,尤其同事阿妹,年約二十一歲,長得很像歌星張惠妹,於是大家就暱稱她「阿妹」。
    「就跟妳說呀,動作要快一點,這麼多人排隊,難道妳就不……」有一天,阿妹對著余阿姨大呼小叫。
    忙著招呼客人時,還沒心思去感受,等到收攤時,腰酸背痛之際,余阿姨忽然一股心酸襲上心頭,淚珠正在眼眶邊滾動。
    阿妹看到余阿姨一直背對著她,心中有數了,阿妹說:「余阿姨,我媽媽從小離開我們家,現在人到那裡都不知道,我把妳當自己的媽媽那樣看待,如果講話……」,才說到這裡,余阿姨說她立刻懂阿妹的心情,並且轉身面向阿妹。
    余阿姨好聲好語地說:「我自己心態也要調整,我知道妳沒有惡意,妳一定把我當成同齡的好朋友,所以嗆來嗆去,對不對?」
    「余阿姨,對不起啦!我這樣沒大沒小,老爸已經提醒我很多次了。」阿妹很誠意地道歉。
    余阿姨說──當她和阿妹把話講開來,兩人一起收拾廚房、洗淨鍋碗瓢盆,突然感覺好像在家裡和女兒一起做家事,不再有被欺負的感覺了。
    年輕人也是人,只要彼此調整一下心態,樂意聆聽對方的心聲,那麼,重返職場的銀髮族一樣可以跨越年齡的刻板印象,讓自己樂在其中,並貢獻一己之長!

最後更新日期:109-01-21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6x768以上,建議使用 IE 10.0 以上、firefox或 chrome 瀏覽器以取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