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銀交流與世代融合:從智慧裝置的學習起步
- 發佈日期:105-06-13
撰稿者:葉俊偉(東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科技的進步帶給我們難以想像的世界,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各式各樣智慧型家電的產生,加上「低頭族」一詞的出現,象徵著隨身型智慧裝置(包括手機、平板或是穿戴型裝置)快速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斷推陳出新的智慧型裝置以及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APP),讓我們眼花撩亂,相對地產生巨大的學習無力感,尤其對銀髮族來說,學習這些3C 產品永遠停不下來、且新產品推出速度越來越快,是一項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艱困的挑戰。
銀髮族勿放棄3C產品學習機會
銀髮族隨著年齡增長,需要面對許多心理與生理上的巨大改變,加上科技的快速進步,使得銀髮族往往將各種新的科技排除在外,他們只使用自己習慣的功能。例如筆者的媽媽家中,在一兩年前就已經加裝數位系統的有線電視,早就可以透過數位選台器觀看高畫質電視,但是她從來沒有操作過,還是用原先的方式收看電視,筆者問她為什麼不利用數位選台器觀看?她說她覺得很麻煩,也不知道怎麼操作。事實上,這項操作只需要按下三次按鈕,然後更換成另一支遙控器使用即可,但是因為「習慣」、「覺得麻煩」、「覺得很困難」,她就放棄這樣的學習機會。
相對於家中各項電器用品的使用,各項手持式智慧型裝置,進步的速度更是快速。從以前黑白螢幕、實體鍵盤的手機,到現在隨時連接網路、可以藉由各種應用程式查詢資料的智慧型手機,它的功能早就超越了打電話與傳簡訊這樣的範圍,成為生活中非常好用的「夥伴」。例如透過各項社群軟體(臉書、Line、LinkedIN),我們可以隨時與親朋好友取得聯繫,只要有網路,就可以免費進行語音和視訊通話,隨時分享我們的想法與心情;藉由各項搜尋引擎,我們可以隨時上網找到各種問題的解答,儼然取代以往的百科全書,而且這些解答隨時不斷地在更新,讓我們可以獲得最新最正確的知識;利用各項生活常用的應用程式,我們可以查詢各項交通資訊(公車班次以及到站時間、公共自行車的租借、航班的起降、捷運的路線、設定目的地進行導航…等)而且可以上網訂購各種票券(機票、高鐵、臺鐵、客運、住宿、運動比賽、藝文展覽、娛樂表演…等)、管理我們的各項投資與資產、搜尋旅遊的景點資訊、查詢各項天氣的資訊、閱讀電子書籍、取得各項優惠、進行各項娛樂活動(例如各種遊戲或是影音的欣賞)、更可以利用手機的照相和攝影功能,為我們的生活留下精彩的紀錄,進一步與親朋好友分享,交換資訊並且維繫感情。
銀髮族不使用3C產品因素
既然智慧型裝置有這麼豐富的功能,為什麼許多銀髮族並不使用,或者只使用其中部份的功能呢?銀髮族們對於學習新的科技來說,常會遭遇以下的幾個問題:
- 身體狀況:銀髮族可能會因為視力與聽力退化、反應變慢或是其他身體方面的因素,降低學習意願,尤其視力退化,對於長期使用螢幕較小的手機來說,是一項很大的負擔。
- 學習時間與費用:隨著年齡增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會隨之降低,因此如果學習時間太長,學習內容又過多的話,銀髮族會因為資訊過載而放棄學習;此外,銀髮族也會考慮學習的費用,可能因為學習費用超過個人預算而放棄學習。
- 硬體設備:在學習的過程中,包括使用介面是否容易操作、裝置是否夠新、裝置回應速度是否夠快以及網路是否順暢等,都會影響學習的流暢程度,進而影響銀髮族的學習意願。
- 心理準備:這一點其實是最重要的,銀髮族往往因為「不想問別人」、「擔心別人會笑我」、「不習慣使用」、「目前還用不到」、「現在學,待會就忘了」或是「太麻煩、要花時間、要多花錢」等種種理由,放棄學習的機會,但是我們的腦筋是越磨練越靈光的,銀髮族必須突破以往的想法,願意放下面子與身段向他人請益,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這不僅是為了跟上時代的潮流,更是積極社會化的機會,讓銀髮族們能夠繼續學習與成長,是保持身心年輕的最佳方法。
青年學生駐點銀髮中心教授手機使用
筆者近一年來有機會與勞動部銀髮人才資源中心合作,在東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推動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利用學生對於各項智慧型裝置擁有的知識與技術,讓他們到銀髮人才資源中心針對銀髮族進行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的義務教學,依據學期初設定的各項主題,指導銀髮族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在帶領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銀髮族與學生都能獲得許多益處:學生可以透過這樣教學的過程,學習如何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和技能,轉化成可供銀髮族學習的內容與方法;他們在教導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與銀髮族溝通,並且瞭解銀髮族的學習特質,找到最適合的互動方式,進一步將這樣的溝通與互動方式帶回家裡,改善跟家中年長者的互動關係。銀髮族則可以利用這樣的時段學習到新知識與技能,更能結交到共同學習的夥伴,擴大社交圈;可以跟青年學子共同交流,感染青年人的青春與活力,這樣的活動可說是一舉數得。
在負責指導銀髮族的學生群中,還有來自中國大陸的交換學生,他們對於這樣的活動都充滿了好奇,因為在中國大陸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沒有想到可以跟台灣的銀髮族有這樣的互動;其他的學生也在期末的分享中提到以往自己在家的時候,如果家長拿著手機或平板詢問他們如何使用,他們常常是沒有耐性,或是不願挪出時間來教導自己的家長,家長們也因為孩子的態度,不想再詢問他們如何使用,但是經過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之後,學生們對於銀髮族學習與認知有很大的轉變,對於家中長輩更多了幾分體貼與包容,能夠改善他們與家長的溝通模式,這也是這門課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站在彼此角度思考,達成世代共融願景
工作只會越來越繁忙,生活壓力也不會減少,人們要面對的課題越來越多,這些忙碌與壓力,都會造成青年人跟銀髮族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隔閡越來越大;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也都曾經年輕過,如何站在彼此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與相互對待?是我們亟需努力的課題。筆者建議可以從智慧型裝置的學習起步,青年人試著挪出時間,拿出耐心來,針對某些特定的主題,教導銀髮族使用智慧型裝置;銀髮族可以放下身段,願意以學生的角色努力學習這些生活中常用的功能。透過這樣的互動,增進青銀兩者之間的交流,進一步達成相互體諒與世代融合的美好願景。
最後更新日期:10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