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熱情不減-銀髮樂活讀書趣
- 發佈日期:105-10-31
撰稿者:吳永寬(鳳山社區大學/社區樂齡推廣中心 講師)
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目前平均壽命約80歲,平均退休年齡約為58歲,遠比法定退休年齡65歲早了7年。因此如何進行「退休生活規劃」已是銀髮族重要的人生學分。
消極性的做法有適當的老人社會福利制度與公共政策、照護與協助系統、適切協助讓銀髮族有尊嚴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積極性方面即教導銀髮族如何妥善規劃自我生活、預防身心疾病、培養自我生活照護習慣、自我經濟支付能力、人際間相互的照應與關懷、經營有品質及有尊嚴的生活。
清朝張潮:「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 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記載了每個年紀對於閱讀的感受不同,更代表了終身閱讀的重要性。其它如「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強調閱讀讓人充實知識、智慧、增廣見聞,「三人行必有吾師」,「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彰顯了開卷有益與和別人一起學習所帶來的好處。讀書會是透過自發性閱讀書籍、影片或資訊學習,透過對話、反思、批判、回饋討論與聯結人與人之間的生命關係並幫助團體或個體建構其價值觀與世界觀。透過讀書會運作能讓情緒得到適當紓解;督促自己主動閱讀;讓個人閱讀興趣與範圍變廣;分享多方位的角度與看法,讓生活更豐富;經由討論讓思考變得更有創意與彈性。
筆者曾帶領及參與過許多不同年齡層和類型的讀書會,可惜許多讀書會未能長期經營,乃在於無固定場所、無持續經費補助、難以協調共同時段或因各自工作、家庭生活與私事常請假而無法持續參與。比較正規教育體制與上述因素,銀髮族讀書會對樂齡學習的長者更具彈性與便利性。
與數位長者共組「心靈環保讀書會」至今已逾七年多,由最初四位到現在每個星期一都有固定二十幾位出席三小時聚會,充實精神食糧。茲將細節分述如下:
集會地點:
為一對退休夫婦將原本經營的補習班無償提供大家使用。教室格局與桌椅等設備早已齊全,加上無障礙設施與電梯更有助於不適爬樓梯的長者使用。
參與成員:
幾乎都為50~80歲退休人員,甚至有5對夫妻一同參加。許多配偶年老之後漸行漸遠,乃因無共同興趣、活動與討論內容。共同參與讀書會對於老夫老妻實在是非常合適的方案。
進行方式:
每學期固定閱讀一本書,輪流分配每一週的導讀人員與內容進度。原定於下午兩點開始,但許多成員都提早到場,張羅茶水、甜點。
成員們雖來自不同宗教或無信仰,但藉此時時提醒勉勵自己要善用時間,持續勞動,追求生活品質提升並在心有餘力之時能助人與回饋社會。
另外我們也曾邀約導讀書目作者到場演講分享,面對面交流著作的源起背景、生活體驗和落實方法。
為讓讀書會運作更趨多元,也於每學期加入影片欣賞、戶外參訪、踏青與聚餐。
因應時代潮流也開設LINE群組,讓成員也能利用3C產品在群組裡討論活動相關事宜,分享心情、短片與資訊…,凝聚向心力,增加溝通機會。
導讀者角色:
會前準備相關補充資料,確立單元目標並協助讀書會進行。以輕鬆、愉悅與開朗的語調運作幫助成員抓住討論內容重點;再利用提問引導參與者分享任何新的觀點或想法;確實掌控進度與保留足夠的時間做結論。最初導讀人都是固定幾位,
後來採取分配制,雖然造成長輩們不少壓力,但是大多數的成員透過鼓勵、學習,克服心理障礙也都能完成導讀者的任務。
參與者角色:
認真參與,仔細閱讀並持續參與討論。仔細聆聽別人意見及觀點,作筆記,並適時針對議題發表意見,也讓別人有說話的機會,每個人的想法都被聽到,將讀書會視為發掘自我潛能的途徑。而許多的參與長輩也會事先準備與此次相關的報章雜誌或新聞,在會中與大家分享。
有教育老年學之父之稱的H.Y.McClusky指出高齡者有以下教育需求:應付的需求(Coping Needs )、表現的需求(Expressive Needs)、貢獻的需求(Contributive Needs)、影響的需求(Influence Needs)和超越的需求(Transcendence Needs)。「心靈環保讀書會」屬性為樂齡學習,不似以技術面提升的聚會團體,但它對所有成員卻有著許多超乎當初成立時的效用:
情感歸屬:
筆者每次出發前往參與時都帶著「探親」的心情。成員的小孩幾乎都在外地工作,和親人相處的時間遠遠不如讀書會成員間的共學互動。讀書會宛如一個大家庭,彼此身心健康變化狀況、經歷環境與當下需面臨的問題也較為相似,互動上有同理心,感同身受,因此分享時格外契合。也因深知健康的重要,部份成員樂於分送自己栽種的有機蔬果。
生命回顧:
成員常在導讀時分享自己的兒時記憶與成長過程,反思走過的點點滴滴,回憶起生命曾經的平凡、繁華璀燦到淡泊名利回歸自然。看著長輩們分享時的面容,傾聽他們訴說著的曾經,彷彿也乘著時光列車,搭載著他們經歷過的喜怒哀樂。
自我整合: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有時在聆聽他人分享的悸動中,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與調整未來生活的規劃方式。
自我省思:
透過書中引導與團隊無私分享,常有長輩省思自己以往與家人錯誤、不成熟與不理性的行為與態度。能勇於在眾人面前坦言缺失,真的非常令人敬佩。
觀念轉變:
這是個世代交替、觀念轉變與知識科技革新的時代。讀書會中不時談及殯葬與拜拜敬祖文化的更迭(如樹葬、蔬果代替肉食、以合掌代替燒香與紙錢…)、生育與養育的觀念(養兒防老或「妨」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退休生活安排(如自己到養老院安養天年),甚至是預立遺囑、放棄急救(尊嚴死亡內容),達到節葬的效用等。透過眾人經驗,讓長輩們改變了原有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也更為環境維護盡一份心力。
經驗傳承:
「心靈環保讀書會」曾於課前與課後提供平臺讓學有專精的長輩能適時貢獻自己所長,讓學過太極拳或有長期禪坐經驗的長輩帶領大家學習體驗。也藉此讓長輩發揮所學於角色轉變中,增進教導的能力並從此獲得成就感。
社會聯結:
許多長者退休後即離群索居,切斷了與外人的互動,「心靈環保讀書會」的成員們總是持續地接受新知,突顯自己可被利用的價值,貢獻一己之力擔任各單位的志工。尤以讀書會安排出遊與參訪的規劃更是群策群力,每個環節都是經過縝密的計劃與無私奉獻而成。
回顧以上種種,樂齡讀書會是有助於銀髮族圓滿生命的最佳基石。成員們詮釋著不同年齡的生命意義,傳遞對人生意義的看法與智慧,讓人生持續成長,藉由討論與分享的樂趣,來增加人生見聞的交流以及情感的互動。而銀髮族的生活訴求已不再汲汲於爭權奪利,而在於如何將生活回歸到自我的身上,經營無悔的生命第二春。筆者殷殷期盼各地社區都能有長輩加入共同「悅」讀的行列。
最後更新日期:10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