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學不會嗎?談銀髮族的科技適應與學習(上)
- 發佈日期:106-03-21
撰稿者:葉俊偉(東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助理教授)
前言
台灣地區人口老化快速,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將超過65歲以上的人口列為老人。如果老人的人口比例超過7%,就稱為「高齡化社會」;超過14%稱為「高齡社會」;超過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就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我們在民國82年就已經達到「高齡化社會」的標準,民國107年(明年)即將達到「高齡社會」;最新人口統計,台灣老化指數在今(106)年度2月底首次破百,達到100.18%,即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約313萬9千人)已正式超過14歲以下兒童幼年人口數(約313萬4千人),反映出我國老化情形嚴重;同時推估民國114年(8年後),邁入「超高齡社會」。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8年後,將是每5個人就有一位超過65歲以上的老人。除了人口結構的變化之外,資訊科技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科技的進步帶來知識的爆發,大量的資訊充斥在我們的身邊,不僅影響,甚至主導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不得不時時學習新的事物,以便適應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
以往的銀髮族,大多數可能待在家裡含飴弄孫,享受悠閒的準退休(或已退休)時光,或是到處旅遊,享受美好的人生。但是這些年來,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加上家庭結構的改變,平均壽命的增加、社會經濟的變動,還有資訊科技的進步,都對銀髮族的老後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銀髮族們不能再固步自封,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事物,才能夠在工作上達到預定的績效、與家人們維持充分的溝通、與朋友間達成良好的互動,並且與社會產生一定的連結。
本篇文章將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銀髮族生活適應的角度,探討目前常見的科技場域與科技產品,進一步帶出常見的學習困境;第二部分則從銀髮族進行學習的角度,探討應該具備的心態與做法,進而達到成功的學習。希望銀髮族們可以透過本篇文章,拋開過去學習的舊習慣與舊想法,建立新的學習觀念與學習作法,度過積極、充實又美好的銀髮生活。
銀髮族的科技適應議題
隨著資訊科技的愈加普及,銀髮族要面臨的科技適應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多。以下分別列舉目前常見以及未來可見的科技產品與議題,提供銀髮族思考的方向。
- 網際網路、手機和平板電腦
- 食品保健與生產履歷
- 智慧型住宅與家電
- 智慧型交通工具
- 機器人的世界
- 各式各樣的銀髮專屬科技用品
結語
面對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您會用什麼心態去看待呢?比較極端的銀髮族,可能會全盤否定與拒絕,認為自己的生活過得好好的,不需要這些科技用品,也不想要做更多的學習;或者認為自己的學習能力不佳、記憶力不好,所以放棄學習。稍微好一點的銀髮族們,可能會選擇性的學習某些「不得不」使用的產品,或者是到了不得已的時候,才進行學習。但是各位銀髮族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習慣,如果我們不習慣去學習新的事物,那麼學習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的動力也會越來越降低。可是科技的進步,不會因為我們的「不學習」而放慢腳步,對於銀髮族來說,一旦落後,就要花更多時間辛苦的追上,因此如果想要有快樂無憂的銀髮生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在下一篇文中,我們將探討銀髮族對於「學習」,所應該具備的心態與做法,大家可以從上面的各項科技產品開始,思考一下您所面對的生活,您會發現,「學習」是一把最重要的鑰匙。
最後更新日期:10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