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專欄】投資教育訓練,創造勞資雙贏
- 發佈日期:107-04-11
撰稿者:葉俊偉(東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一、 教育訓練從消極的管理轉變成積極的發展
您是否曾聽到,或是贊同以下的這些說法:「教育訓練太昂貴,而且也看不出績效何在」、「教育訓練是人資的事情,我不是人資部門的人,所以不關我的事」、「教育訓練是員工自己要承擔的責任」、「我們只要從就業市場中購買到適當的人力就好,員工要是不會,我們就重新購買適當的人力」、「教育訓練就是那些老套,講來講去都是一樣的東西,來上課的也總是一樣的那些人」。如果您心裡是這樣想的,那您可能要面對一個士氣低落、得過且過、能力不足、人力調配常常捉襟見肘、問題層出不窮的工作團隊。
以往的教育訓練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企業發現哪個部門哪些人力的能力不足時,就針對不足的部分施以教育訓練,久而久之變得流於形式,可說是一種消極性的措施,很難見到成效;但現代企業教育訓練的觀念已經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它已經轉變成為一種積極性的措施,也就是要走在可預見的問題前面,針對員工所需要的不同能力,給予不同深度與廣度的教育訓練。但是想要走在可預見的問題前面,這可不容易,需要「策略性」的人力資源發展角色。
什麼叫做策略性人力資源發展呢?簡單來說,就是要釐清企業未來發展的願景,並且確實做好策略分析與評估,再根據策略發展的方向,研擬教育訓練的方向、對象與內容。因為企業所面對的外在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法律、科技...等)變遷太快,想要以現有的能力去面對未來的困境和解決未來的問題,真是難如登天,唯有透過策略分析的方法,瞭解企業未來的方向,才能找出關鍵人力的需求,進一步搭配現有人力的職能盤點,訂出教育訓練的目標與內容。因此相對於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來說,人力資源發展是一種積極的作為,是為了克服未來困境所擬定的預先作法。
二、 企業的核心是人,而人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不論科技如何進步,人工智慧如何發展,企業運行的核心依舊是「人」;即使擁有最先進的設備、最充足的資金、最完善的系統、最有能力的領導者,企業還是要靠組織裡的人力去完成各項任務。然而,「人」是企業中最難搞定的,企業的領導者要透過招募甄選的過程,找到具有適當能力的人才;要依據能力的高低,安排最適當的工作內容,並給予相對的報酬;要組成團隊,讓不同專長能力的人能夠聚在一起,截長補短,發揮團隊的綜效;要進行績效評估,依據表現給予獎懲;要發掘與培育領導人才,持續給予適當的教育訓練,並且規劃他們的升遷路徑。在上述的過程中,往往會遭遇許多跟人有關的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就要將「人力」視為「人才」來對待,嚴謹地面對不適任員工裁汰的議題,讓具備才能且認真工作的員工有發揮能力的機會,也讓具有潛能的員工能夠適才適所,有持續成長的空間。
上面的過程說來容易,但實行起來卻是很大的挑戰。人是有情緒的、會在乎是否公平的、會受到周遭環境影響的、會有自己想法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際關係連結、有不同的處理事情方式、有喜好或憎惡的人事物、有不同的成長環境與生活習慣、有獨立自主的想法、對於未來有不同的期待與規劃。凡此種種,都會影響到團隊、單位、甚至是組織與企業的進步與發展,因此,企業主在處理「人」的議題時,必須格外謹慎,並且導入各項積極性的作法;給予適當且個別化的教育訓練,就是一種可行的好方法。
三、 導入適當且個別化的教育訓練,創造雙贏局面
什麼是「適當且個別化」的教育訓練呢?為什麼這樣的教育訓練,可以協助企業主解決許多人力資源的問題呢?在前面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發展概念中,我們已經提到要透過策略分析的方式,瞭解未來人力的需求,進一步針對現有員工進行職能的盤點,瞭解員工能力的缺口,這樣才能提供適當且個別化的教育訓練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員工所獲得的能力,是完成未來任務所需的能力,透過與員工之間的溝通,讓員工瞭解他的工作是穩定且具有未來性的,能夠提升他的工作專業能力,將來還有升遷的機會,這樣員工自然會願意付出精力來學習。而且這是一種個別化、客製化的教育訓練,是依據員工現有能力量身訂做的教育訓練,員工自然會覺得受到公司的重視,在工作崗位上會更加努力提升績效,以便達成未來的目標。
對於企業主來說,能夠提供適當且個別化的教育訓練,一方面能夠透過職能盤點的方式,瞭解現有員工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可以集中有限且可貴的教育訓練資源,投注在未來所需的人力上。這樣企業主與員工同心,為了企業的未來一起打拼,才能夠創造雙贏的局面。
四、 結語
以往企業主都將教育訓練視為花錢卻不見收穫的支出,員工則將教育訓練視為例行性的大拜拜,常會發生「訓非所用」、「老調重彈」的現象。但是要面對企業的競爭與環境變遷的挑戰,非教育訓練無法應付,因此,扭轉大家對於教育訓練的概念,是重要且必要的。企業主投資的教育訓練,應該要源自於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策略分析的結果,並且針對個別員工的不同能力與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教育訓練的機會與內容,惟其如此,才能發揮教育訓練的最大功能,創造勞資雙贏的局面。
最後更新日期:10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