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企業專欄

跨世代職場優質互動溝通學

  • 發佈日期:111-06-22

撰稿者:競爭LEAD教育中心執行長李柏賢

       每每提到溝通的議題,『年紀』這個標籤總會被污名化,甚至很多觀念完全是張冠李戴。舉例來說,有一次我和一群中小企業的雇主分享『指導的藝術』,有一個主管分享與資深、資淺員工溝通上的經驗,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老師,我在工作上不知該如何跟『資深』的員工溝通。」

他一說完,很多人也跟著點頭附和。

       筆者在這裡先跟各位讀者點出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資深資淺,跟年紀的大小有絕對的關係嗎?」

       有人常說資深員工難帶,其實跟他的年紀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說的倚老賣老,這個「老」,其實不是年紀的老,而是「心態」上的老。

       我常到大學演講,都會問大家:大學四年級,是老還是年輕呢?22歲當然是年輕人,可是你會在大學裡看到那些大四的學生,過著像養老的生活,感覺已經看透大學生活的模樣。

       於是當我們在與年紀大的面試者互動時,如果把他們貼上了資深員工態度的標籤,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有些人在公司中看到那些態度消極、沒有產值的長者,這些也許都是事實,但是跟『年紀』都沒有直接相關。

跨世代溝通真的難嗎?

       我問了很多人覺得跨世代溝通的困難點有哪些?總結了各種答案,他們告訴了我最大的問題在三個字:差異性,而僅僅「生活習慣的差異」、「價值觀的差異」、「身體功能上的差異」這些就導致了互動話題上的不同。

       但難道差異就是溝通的阻礙嗎?其實恰巧相反,差異讓我們容易覺察,而覺察其實正是溝通的起點。

那麼跨世代溝通究竟難在哪裡呢?

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看:

一、想要融合,而刻意忽略差異或避免差異

       如果你是一位年長的新進員工,會不會擔心自己無法融入年輕的團隊?於是你可能會在互動的過程中,想要去學習年輕人的模式,但是怎麼學可能都不像,最後不只無法融入,還可能失去了自己。沒有了差異性,其實反而是讓自己失去了獨特價值。

       因為一個團隊的能量,很有可能是來自於團隊組成的多元,因此筆者也鼓勵每一個世代都應該保留自己的特色與價值。

       我們也需明白,讓人不受歡迎的原因不是跟別人不同,而是態度不夠真誠或是做事不夠積極,以及能力不足以完成任務。所以年長的員工不需要去迎合年輕的世代,但需要跟上這個世代,畢竟職場中還是以能力為導向,擁有自己的專業能力,才是不敗的王道,而態度願意『改變』才是最可貴的。

二、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不跟隨時代演進

       差異性是溝通的起點,但是如果已經覺察到差異,卻不願意去理解對方或調整自我狀態,那麼自然會與其他人漸行漸遠。

       這裡筆者提醒大家溝通最大的殺手是三個字:『看不慣』。什麼叫『看不慣』呢?例如:有人刻意討好主管,你可能會看不慣,每次時間一到就準點下班,也會有人看不慣。

       可是,他人的行為既沒有影響到工作結果,也沒有影響到任何人,唯一影響的就是你的『心情』,你會覺得這樣的行為令人無法接受,但其實只是價值觀不同罷了。

       不同的世代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跨世代溝通更要把事實與感覺分開,以包容力去培養領導能力,而至於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可以透過「學習力」來改變,二次就業或年長的工作者,不需要去改變做人的價值觀,但是依然要跟上世界的潮流、趨勢,去理解現在的工作型態已經和過去有極大的差異,看不慣年輕人的作風,便會在工作中感到不順。

       當然,有一些模式,是無論在哪個世代,都要終生學習的,以下是我們都要知道的五種讓人樂於溝通的對話模式:
1.言語溫和理性,就事論事
   職場上的語氣神情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同時波及工作團隊的士氣及進度,若凡事能對事不對人,便能在職場溝通上如魚     得水。

2.嘗試找尋解決方法,不輕言放棄
   職場上詢問的語詞「這要怎麼做」,而非直說我不會。
3.給予保證及誠懇的承諾代替模糊的說詞
   平時給人使命必達的印象,不輕言下承諾,主管便能放心交辦。
4.說詞正式且委婉
   用「都可以」代替「隨便」等用語,語氣更積極正面,展現樂於合作之態度。
5.勇於承擔錯誤及責任
   第一時間不急於撇清關係,而是釐清自身能改進修正之處。
   其實上面這些表達方式,無論是年輕或年長的同仁,都應該時刻謹記的,因為這就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價值觀。

三、自我肯定感低落

       假如因年齡而限制自我,將自己放在弱勢的位置並選擇放棄挑戰,那麼就太可惜了! 雖然自我肯定感低落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我們還是能在人資部門的面試中,發揮中高齡者的優勢及價值,例如:豐富的職場經驗及廣袤的人脈版圖。

       了解這三個階段後,其實也就知道了身為一位年長、資深的求職者,我們可以開始的三項修煉:

一、發揮價值,補足團隊不足之處,而不是變得跟大家一樣,反而應該要展現出年長者的思考力與經驗力。
二、專注在提升自我的能力,尤其是數位科技的方面,筆者呼籲中高齡者千萬別懼怕科技運用,當不害怕了才有可能接觸他,接         觸久了就會發現所有的事都能經由『學習而成』。
三、不卑不亢,發揮熟齡甚至樂齡都有的自我的魅力,懂得求助,也樂於助人,就會是公司裡面受歡迎的長者。

       而身為企業雇主,該怎麼看待或運用中高齡者的職場力呢?
一、了解中高齡員工的特質,建立更友善的環境,不事先貼上標籤,透過溝通了解對方在工作上的困難,例如:視力、聽力…等         物理因素。
       也許中高齡員工的能力將會超出你原本的預期。(電影:高年級實習生)
二、組成異質性的團隊,讓團隊有更多的聲音,帶來不一樣的思維。
       雇用年長者,也會提升企業形象,讓公司的文化更和諧,甚至能展現不一樣的活力。
三、為銀髮族打造專屬的事業部,日本的「會上錯菜的」餐廳說明了銀髮事業本來就是未來的趨勢,台灣也會步入老年化的社            會,懂得運用年長者的企業,其實也正掌握了先機,多瞭解老年人的想法,就是掌握世界的趨勢。

       所以,當跨世代的溝通與互動能更順利時,團隊就會有新的生命力,但是起點是:願意創造跨世代的文化,這應該是所有企業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最後更新日期:111-06-23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6x768以上,建議使用 IE 10.0 以上、firefox或 chrome 瀏覽器以取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