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企業專欄

談銀髮人才的職涯發展,落實組織銀響力

  • 發佈日期:111-10-26

撰稿者:黃富順/台灣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發展協會理事長

一、    前言
全球人口走向高齡化,這已經是一項極明顯的趨勢,舉世皆然。隨著出生率的減少,高齡人口的快速增加,高齡化的腳步加快向前推進,其來勢之猛有如海嘯席捲前來,莫之能禦,影響之深,範圍之廣,乃前所未有。台灣社會當前正面臨人口高齡化海嘯的衝擊,所受影響更為嚴重,因台灣婦女的生育率正面臨新低,以2021年為例,台灣婦女的生育率為0.975,為世界最低,因此台灣社會也早已進入人口負成長,而且可能一年比一年嚴重,這是值得全體國人關心的社會議題。此外,台灣社會經濟的發展尚未達先進國家的標準,目前台灣的GDP約為34,485美元,但先進國家均達4萬美元以上,甚至高至6、7萬美元,也就是說台灣社會正面臨「未富先老」的現象,其未來發展值得正視。
隨著少子高齡化的發展,台灣勞動力人口不足,未來青壯人口的負擔加劇,其最直接的解決途徑就是促進銀髮人力的投入。當前台灣新一代銀髮族,他們與過去的高齡者相當的不同,這些嬰兒潮世代的銀髮族健康良好、教育程度高、經濟有基礎、社會參與度高,他們其實也是有足夠的條件可以重新投入職場的。目前,促進銀髮人力再投入勞動市場已成為全球共識,政府為協助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再回到職場,已研訂並施行「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以法律保障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的就業權益,並在各地設置「銀髮人才服務據點」,以實際行動落實銀髮人力的再應用。

二、    銀髮人力職涯發展之必要
國家需要銀髮人力再投入勞動市場,且政府也正在積極推動落實中,以現階段發展情形而論,政府主力推動的方向是增加銀髮人才再投入勞動市場的就業機會,以及協助銀髮者能夠把握機會進入勞動市場。從勞工方面而言,就是強化銀髮族本身再就業的條件,如開辦各種職業訓練增加銀髮族的職能,或是提供諮商輔導解決其心理障礙或是加強其就業意願;從雇主方面,就是採取法律或政策上的鼓勵措施提供誘因,改變雇主觀念並提升雇主的僱用意願,以強化其僱用銀髮族的可能性。這些做法近年來在政府有計畫的推動下,也逐漸顯現成效,對國家及社會的發展功不可滅。
這些對於銀髮族再投入勞動市場先求「有機會」的做法是對的,然而不少銀髮族經就業輔導成功並獲得就業機會後,卻常被發現他們一直在同樣的職位做一些例行性的工作,久而久之產生了厭倦感,停滯的職涯發展造成其很快的就離開職場,不只對勞工來說相當可惜,對於組織而言,人才的流失同樣也是一種損失。
雖然每個人情況不一,但以現在「人生百年」的時代來說,離開職場後平均仍有餘命20至25年,超過生命歷程的四分之一,若能好好規劃職涯發展在勞動市場開拓第二春,而非只是短暫投入,對個人及組織都是一大益處,這也是銀髮人才再應用的重要課題。過去對銀髮人才職涯發展的議題關注較少,現在則是應予正視並做前瞻規劃的時刻了。

三、    銀髮人才職涯發展的策略
通常銀髮人才對工作較忠心,不輕易離職,對職場文化較了解,工作認真,表現積極與效率。銀髮人力再投入勞動市場如能有適當發展的機會並長留於職場,對社會及企業雇主將有相當大的助益。為了組織發展,企業應鼓勵銀髮人才尋求發展契機,以下謹提供三點以供參考:
(一)力求穩當久留
銀髮族再投入職場應力求穩當久留,切莫抱持「能做多久是做多久,不能也無所謂」的過客心態。組織可鼓勵銀髮族既有心、也付諸再投入職場的行動,一定要想辦法留下來。進入新職場,宜多觀察了解職場文化,融入職場環境,學習在職場的新知能,展現親和、易與人相處的人格特質,多與同事溝通互動與交流,認真勤快,凡事不多計較。如能如此,必能得到上級的信任、同事的好感,以及自己內在的滿足感,快樂的留下來。
(二)放寬視野,尋求發展機會
在銀髮族工作穩定之後,組織應鼓勵其試著打開視野,了解職場的制度,尋求發展。究竟這個公司或企業的經營管理體制為何?自己能再尋求發展的機會在哪裡?要對新職場環境有所認識與了解,尋求自己下一步可能的發展機會,有了目標才有努力的方向,這是重新給自己定位的時候。
(三)充實發展的知能
有了目標只是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是否會達到目標則還要有機會及條件的配合。機會雖非自己所能夠控制,但條件則是可先行準備與充實的。職涯發展的核心職能包括:(1)團隊精神、(2)溝通協調、(3)工作熱忱、(4)負責任、(5)工作效率、(6)專業學習、(7)問題解決、(8)壓力忍受等。如能評估過去的經驗與能力,已具備的再充實提升,未具備的部分努力補足,主動學習與爭取成長。學習的途徑很多,包括非正式、非正規的管道均可,平時多觀察其他同仁的表現,學習其人際互動及工作精神,一有機會亦可參加企業內或公司外的相關進修活動,充實職涯發展應有的知能。等待機會來臨即能獲得發展契機,造就成功職涯的第二春。

四、    組織對銀髮人才職涯發展的協助
員工對自我的職涯發展有所期待,組織又該如何調整策略從旁協助呢?站在組織的立場,如何協助銀髮人才職涯的發展,以下提供三項途徑,藉供參考。
(一)調整對銀髮人才的觀念
一般企業主或雇主普遍存在的刻板觀念,就是認為再就業的銀髮族是過客心態,並不會想久留其位,更不會想作第二次職涯的發展。事實上,這種心態是一種極待調整的偏見。銀髮族既有再就業的意願及必要,自然想要久留其職,也有尋求發展的高度期待,因此雇主首先要破除把銀髮族員工視為「過客」的心理,將其平等的納為組織中的一員,並給予同等的對待以及發展機會。
(二)一視同仁,給予機會
所謂給予機會存在二方面,一為給予學習訓練機會,另一為給予同等的發展機會。在參與學習訓練上,已具經驗的高齡者對於職場職能的學習能力,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其學習效率不比年輕人差,且因晶質智力*註 的持續成長反而表現更好。因此,對高齡者的再學習能力雇主應有正確的認識,並給予同等的參與機會,來提升其專業的知能;其次,在升遷的考慮上,雇主也應採取同等的態度,給予銀髮族同等的機會,如此當能使其在工作更加發揮,再創職涯高峰。
*註:晶質智力係指經由後天的經驗和教育所獲得的知能,包括一般常識、語文理解、數學能力和應付社會情況的能力等。
(三)多予肯定與鼓勵
銀髮族再就業,也許是脫離職場一段時間後重回職場,重新轉換不同的環境難免會有害怕、擔憂的心理,深怕工作表現不好,害怕不熟悉新職場文化。因此雇主對二度就業的銀髮族應多給予關心、鼓勵、支持、肯定與稱讚。來自雇主的肯定,是二度就業銀髮族的高度期待,也會帶來極大的鼓舞效果,有信心與決心持續下去,並尋求進一步的發展,這種被肯定、鼓勵的心理,是相當強烈的,雇主宜多關注,且不吝表達。

五、    結語
本文提出在當前高齡社會快速發展之下,需要銀髮族重新投入勞動市場,而銀髮族本身也有再就業的意願與需要,如何使其在新的職場中穩定下來,並尋求進一步發展的機會,這是未來台灣社會要正視與處理的課題。本文就銀髮族勞工方面,提出三項的建議,包括力求穩當久留、放寬視野、尋求就業機會及充實發展職能等;在企業組織方面則提出三種途徑協助之,包括調整對銀髮族的觀念、一視同仁給予機會及多予肯定與鼓勵。期望透過本文的呼籲,社會整體能夠協助銀髮人才再創職涯第二春,發揮組織的影響力,使組織更攀高峰。
 

最後更新日期:111-10-26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6x768以上,建議使用 IE 10.0 以上、firefox或 chrome 瀏覽器以取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