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享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撰稿者:經濟部中小企業輔導經營管理顧問 詹翔霖
【老有所為、活力新目標】
人口老化為全球主要議題,世界衛生組織於2002年提出「活力老化」(Active Ageing,或譯「活躍老化」)的觀念,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西元 2012 年世界衛生日更以「高齡化與健康」(Ageing and Health)為主題,認為保持健康才會長壽(Good health adds life to years);而活力老化和高齡化與健康觀點的基本核心價值建立,都指向在老人人權的獨立、參與、尊嚴、照顧和自我實現的五大原則;對照當今我國的高齡政策發展走向,重視高齡就業與人力資源、引進民間資源及產業化議題漸受重視,也與國外理念及趨勢相符。
【退而不休、找尋成就感】
人口高齡化對人類社會,是一種挑戰,但也是一種機會,因為新世代銀髮族的教育程度高,襲於過往經濟與科技快速成長的環境生存,所以樂於接受新知,對學習的態度積極;參與繼續學習,自我成長的動機強;樂於參與社會活動,參與各種非正規學習活動;樂於利用非正式的學習管道不斷地增進新知,累積個人的知識,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這也是與銀髮族的上一代父母輩不同的差別。
【調整型態、迎接銀髮族】
過往傳統社會對於年長者的刻板印象是社會上的弱勢族群,需要別人的協助與照顧。這樣的思維印象,致使一些銀髮族也會如此自我認知,忽略了自己其實對社會仍有貢獻力。台灣雖是高齡化社會,但因教育程度高,吸取相關健康知識的機會與管道多元,且注意飲食養生觀念與衛生保健的生活習慣,更加上現代醫藥的進步,所以身體的健康均較上一代長輩保持在更佳的體態狀況。因此大多銀髮族健康情形良好,據研究台灣的高齡人口中,有超過八成並非失能,而是健康、亞健康者。
【銀髮就業、開創新人生】
新世代銀髮族健康良好,教育程度高,更是創造台灣經濟大繁榮與奇蹟的見證及參與的一代,累積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及專業技術。而目前正值少子女化現象的來臨,一般職場上呈現人力不足、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企業界中很多工作未來將沒有人做,這種現象已在各先進國家拉起警報,並採取各種因應人力短缺措施方案。
依各國家經驗,其解決的重要管道之一,就是銀髮族人力再運用。像據南韓政府統計,目前韓國就業或在找工作的「經濟活躍」人口,就有450萬人超過60歲,比2017年多了30萬,而20歲出頭的經濟活躍人口卻只有400萬人。這正代表如今南韓經濟的主要勞動力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還多,相信未來各國高齡勞動人口將會愈來愈多,傳統思維將高齡者與須退休老人相連結的想法必須被改變。在許多國家裡有更多高齡者仍持續參與工作勞動,所帶來的經濟與社會貢獻應該被視為是資源,而不是依賴者與弱勢族群。
【退而不休、找尋成就感】
主計總處統計,108年1至8月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多7.3萬人,但台灣勞動市場出現質變,60歲以上的高齡就業者竟成職場生力軍; 60歲以上的就業者,成長2.1萬人、逼近3成,成為貢獻主力。新世代銀髮族,健康良好,經驗與技術純熟,也不願成為社會的負擔,且大多保有再繼續回饋社會發揮自我價值的意願,因此銀髮族回歸職場貢獻個人所長,是一種雙嬴的情勢。
【經驗傳承 職場新勢力】
將來,高齡者就業對於自我社會價值認知感及參與社會的動力將會越趨增加;面對少子化處境與高齡社會時代的來臨,銀髮族其實仍有足夠的心力,藉由豐富的人脈與累積的工作經驗,應該適當地再運用高齡就業或志願服務方式,將個人過往的智慧經驗回饋給社會,同時也促進了參與職場任職與多元社會互動,努力開創自已第二人生,實踐個人價值,也透過再度投入職場找到生活重心和學習新知,改變人生軌跡的新機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生活新目標及生命新價值,達到樂活在當下,掌握未來的活力老化生活。
|